百度贴吧“断臂重生”:砍广告、唤老友,能否重夺UGC王座?
  • 16


一、砍广告:一场迟到的“用户体验救赎”

“每刷3条帖子就1条广告,贴吧早该改名‘广告吧’!” ——某贴吧老用户的吐槽道出了平台的致命伤。数据显示,2024年贴吧用户日均广告触达率高达62%,远超知乎(28%)、小红书(35%)等竞品,而用户平均停留时长却同比下滑17%。

百度此次改革的第一刀,便直指广告体系:

  1. 物理减量:信息流广告密度从每页3条降至1条,开屏广告时长由5秒压缩至2秒,对标第三方精简版贴吧设计;
  2. 精准化投放:借助百度AI大模型优化广告算法,例如历史类贴吧屏蔽医美广告,游戏吧优先展示硬件外设;
  3. 营收置换:将部分广告位替换为“用户打赏分成”“内容电商入口”,尝试多元化变现。

行业视角:这一举措本质是“用短期利益换长期价值”。参考B站2023年去贴片广告后大会员收入增长43%的案例,贴吧若能重建用户信任,或可通过增值服务弥补广告损失。

球盟会(中国)


二、唤老友:UGC生态的“人海战术”能奏效?

贴吧真正的护城河,是那群“用爱发电”的老用户。2010年前后,民间字幕组、技术极客、冷门文化爱好者在此聚集,创造了日均500万条原创帖的黄金时代。但如今,这些“初代KOL”早已流向B站、抖音等平台。

百度此次打出了三张召回牌:

  • 情感牌:定向邀请“贾君鹏事件”策划者、“李毅吧”初代吧主等标志性人物回归,给予专属身份标识;
  • 利益牌:推出“元老激励计划”,老用户发帖可获双倍流量分成,优质内容直接导入百家号分发;
  • 工具牌:上线“AI创作助手”,支持一键将文字帖转化为短视频,降低内容生产门槛。

典型案例:军事贴吧“老炮兵”时隔7年回归,其整理的《全球舰艇图解》3天获百万点击,侧面印证优质老用户的号召力。但这类个案能否转化为群体效应,仍需观察。

百度贴吧“断臂重生”:砍广告、唤老友,能否重夺UGC王座?


三、改架构:移动端“刮骨疗毒”有多难?

贴吧的产品困境,本质是PC时代思维与移动互联网的割裂。其界面至今保留着“吧务后台”“楼层嵌套”等复杂功能,而小红书、抖音早已将“上下滑切换内容”变为肌肉记忆。

此次调整的三大突破口:

  1. 交互革命:将发帖流程从7步压缩至3步,新增“语音输入”“图片智能排版”功能;
  2. 算法升级:引入文心大模型优化推荐机制,让“冷门吧”内容获得平等曝光(如修复“魔兽玩家刷不到魔兽吧帖子”的顽疾);
  3. 社交强化:上线“吧友群聊”“圈子打卡”功能,弥补贴吧“弱社交”短板。

技术挑战:一位百度工程师透露,贴吧的代码库仍包含2008年的遗留模块,重构难度“堪比给飞行中的飞机换引擎”。若加载速度、崩溃率等硬指标无法优化,体验升级恐成空中楼阁。


四、生死局:贴吧能否绕过“百度式魔咒”?

百度历史上不乏“起大早赶晚集”的案例:知道、百科等产品均因商业化迟缓而错失风口。此次贴吧改革,同样面临三大“百度式魔咒”:

  1. KPI枷锁:尽管“广告减量”被纳入OKR,但若Q3财报显示广告收入同比下滑超15%,业务部门会否重启弹窗广告?
  2. 内部资源争夺:贴吧需与视频号、电商等百度新业务争夺AI算力与流量倾斜,战略优先级存疑;
  3. 用户信任赤字:2016年“血友病吧事件”后,百度公信力至今未完全恢复,老用户直言:“当年说关就关,谁敢回来认真创作?”

竞品对比:小红书正以“搜索+社区+电商”闭环吞噬贴吧的垂类内容(如汉服、钓鱼),抖音的“兴趣小组”功能也在复制贴吧模式。留给百度的窗口期,或许不足12个月。


五、未来展望:贴吧的“第二春”在哪里?

若改革成功,贴吧可能走向两种未来:

  • 理想态:成为百度AI生态的“内容试验田”,例如AIGC帖子自动生成、虚拟吧主24小时答疑,与文心一言深度联动;
  • 现实态:聚焦垂类社区(如高校吧、游戏吧),学习虎扑打造“小而美”的圈层文化。

但无论哪种路径,贴吧都必须回答一个核心问题:
在算法推荐主宰内容的时代,用户为何需要一个人工管理的“慢社区”?
答案或许藏在贴吧的“反算法基因”里——当小红书让你刷到“该看的”,抖音让你沉迷“爱看的”,贴吧却始终允许用户“找到自己想看的”。这种原始而强大的“搜索+兴趣”逻辑,或许正是其在AI时代的最大筹码。


结语
百度贴吧的2025改革,像极了一个中年人的转型:一边忍痛割舍短期利益,一边笨拙地学习新技能。这场“断臂求生”的豪赌,未必能重现昔日辉煌,但至少传递出一个信号:在流量焦虑的时代,仍有平台愿意为“纯粹的内容热爱”押注。这场实验的成败,或将重新定义中文互联网社区的生存法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