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思极炸!奥斯卡影帝挤破头,诺兰用14亿“实拍”原子弹?太敢了
  • 24


都说新闻越短,事情越大。


前几天一则只有四个字的词条,彻底炸醒影迷圈。


#诺兰新片#


不仅因为诺兰这两个字在影坛的地位。


更因为影迷们心里都清楚——诺兰一出,必搞大事。


炸飞机炸大街炸高楼那都是常规操作了。


而且在主流商业电影的范畴里,诺兰依然试图拓宽视听语言的边界。


从不掩饰“改变电影”的勃勃野心。


就看近期几部——


《信条》烧死脑细胞的“回文叙事”、《敦刻尔克》眼花缭乱的三线并行、《星际穿越》里时间与空间的影像实验……



那么。


这次诺兰究竟又想搞什么事情?


目前物料实在有限。


但经过Sir拿着放大镜研究,加上资料搜集,还是发现了不少“蛛丝马迹”。


一张海报。


一部预告。


一个名字。


来吧,开扒!



就在几天前,万众期待的诺兰新片《奥本海默》曝出首张海报。


海报上,一个头戴牛仔帽的男人站在爆炸蘑菇云的烟雾中,颇有一番“隐入尘烟”的味道。



对于诺兰的电影似乎怎么解读都不为过,仅仅一张海报就引起了诺兰粉丝们的无限遐想,但一张海报毕竟信息十分有限。


这不,发布海报的一周后,《奥本海默》的首发预告便新鲜出炉了。

球盟会


预告中有几个重点元素,火星、烟斗、牛仔帽。


以及这串数字:


“时间还有11个月17天23小时26分钟12.916秒”。


什么意思?



当然都指向电影主角,奥本海默。


全名罗伯特·奥本海默。


曾主导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并制造第一颗原子弹,被誉为“原子弹之父”。


火光,代表原子弹蕴含的能量;


烟斗和牛仔帽,指向奥本海默的身份和个人习惯。


而那串神秘数字——


结合曼哈顿计划的历史,很有可能是从1943年春,奥本海默领导的原子弹制造工作,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实验室开始。


到1944年3月,橡树岭工厂生产第一批浓缩铀235。


代表制造原子弹的总用时。


当然这只是Sir的猜测,它也可能是影片上映的倒计时。


诺兰为什么会选择拍这个人物?


了解过他的经历后,你大概能懂。


相当传奇和曲折。


奥本海默1904年出生于美国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,没错又是犹太人。


值得一提的是和他一样同为犹太人的天才科学家的爱因斯坦,也对原子弹的研发做出了巨大贡献,两人也是十分要好的朋友,果然犹太人盛产科学家。



年轻的奥本海默天资聪颖,是典型的学霸人设。


1927年就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以量子力学论文获得博士学位。


后来他回到美国在伯恩利大学任职,1936年,奥本海默追求过一位名叫珍·泰特洛克的研究神经病学的女学生,是一个共产党员。


而在本片中饰演该角色的正是好莱坞当红炸子鸡,曾饰演新版《小妇人》中艾美一角的弗洛伦丝·皮尤。



二战爆发后,根据美国收集的情报,德国正在海森堡研发原子弹武器,如果让德国人率先研发,战局或许就会逆转。


于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下达总动员命令,势要抢在德国之前率先研发出原子弹,主持人便是马特·达蒙饰演的莱斯利·理查德·格罗夫斯。


他力排众议,选定奥本海默为发展原子弹计划主任。


在举国之力的帮助下,美国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,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。


广岛、长崎的两片蘑菇云终结了二战。


但。


奥本海默的“噩梦”才刚刚开始。


制造出原子弹的他,让人类拥有了终结历史的能力,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。



二战结束后,看着美苏两国的核武器军备竞赛,奥本海默开始积极从事反氢弹的活动。


1950年美国参议院麦卡锡列出了一份包含数百人的亲共名单,而奥本海默的名字赫然在列。


这份名单在冷战时期的美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,因为此前追求的女学生和妻子都与共产党有关,奥本海默受到了牵连。


美国政府在1954年4月12日至5月6日对奥本海默长达四周的安全听证会,对他进行安全审查并吊销其安全特许权,这便是轰动一时的奥本海默案件。


许多年后,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对他的审查进行抗议,认为他是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。



最终。


1963年,奥本海默迎来平反,时任总统约翰逊为他颁发了美国原子能方面的最高奖费米奖。


4年后的1967年,奥本海默死于喉癌,结束了他传奇又波折的一生。


从预告片看,诺兰或许不会拍一部常规的传记片。


大概率会是一部多视角的群像电影。


比如短短的预告里,出现了不同人物的旁白。


Sir简单列举几个。


你能从中听出对于这段历史,和这位传奇人物,他们都持有相悖的立场:


“世界正在改变、正在重组,这是属于你的时刻”。


“他给了他们自我毁灭的力量,这让他成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人”


……


还有一组关键场景。


基里安·墨菲饰演的奥本海默,出席记者发布会,后面的记者在追着他进行拍摄。


随后旁白是“世界将永远改变,他是撬动地球的人”。


听声音判断,说出这句话的大概率是小罗伯特·唐尼,片中饰演反对派代表刘易斯。


这足以证明电影绝不会是一部简单的“生平总结”。


细思极炸!奥斯卡影帝挤破头,诺兰用14亿“实拍”原子弹?太敢了


而且目前曝出的演员阵容也的确强大。


光是奥斯卡影帝就有三位。


拉米·马雷克、加里·奥德曼、卡西·阿弗莱克。



此外,“准影帝”更是一只手数不过来。


小罗伯特·唐尼在本片中饰演反对派代表刘易斯·斯特劳斯,在本片中他会是奥本海默的主要对手。


马特·达蒙则饰演曼哈顿工程区司令莱斯利·理查德·格罗夫斯,是奥本海默的知己。


还有艾米莉·布朗特、弗洛伦丝·皮尤、戴恩·德哈恩......这演员阵容简直是数星星。



其中最重要的,还是主角奥本海默的饰演者,基里安·墨菲。


相信诺兰粉丝一定不陌生。


他是《蝙蝠侠》系列中的反派稻草人。


《盗梦空间》中的富二代费舍。


也是《敦刻尔克》中颤抖的士兵。



经常在诺兰电影中出演配角的他如今终于熬到了头。


人家真不是关系户。


就看一张定妆照——


对比原型人物,的确做到了形似神似。



最后必须再说说导演。


诺兰曾经被斯皮尔伯格评价为“好莱坞最后一位作者导演”


说到诺兰的作者性,他的电影总是会被人贴上烧脑的标签,而烧脑的原因则是诺兰对于时间的把弄。


就像他曾评价自己:


“我是克里斯托弗·诺兰,一个典型的英国人,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,不仅是一个导演,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。”


诺兰的电影一出,人们自然会期待他会如何玩弄叙事诡计。


科幻片、悬疑片、大场面的战争片固然发挥空间很大。


但这次不一样。


《奥本海默》是诺兰的第一部传记片。


Sir相信诺兰亦是看中这位传奇身上的书写空间。


历史上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。


甚至他本人,一生也被原子弹所带来的影响所纠缠。


因其卓越的贡献受人爱戴,后来又饱受争议。


文本方面,电影改编自普利策获奖书籍《美国普罗米修斯:奥本海默的胜与悲》。


普罗米修斯的含义大家都熟悉:为人类带来火种,但也为人类牺牲自己。


就像他曾用印度教经文《薄伽梵歌》中的一句话评价自己:


“我现在成了死神,世界的毁灭者。”



电影也有一句比较准确的简介:


“一个神秘之人必须冒着毁灭世界的危险来拯救世界。”


所以电影不只是一部传记片。


更会是一部惊悚片、悬疑片、人性片。


期待已经拉满了。


不过Sir还有一些私心。


都知道诺兰还有个外号叫“实拍狂魔”


尤其擅长通过实拍展现影像奇观。


《信条》真的承包了一条马路,还真的炸了一架波音747。


《盗梦空间》真的造了一道旋转走廊。


那么……


这次……


也真的会炸掉一个核……?


哎呀不敢想不敢想啊。
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
编辑助理:漂流少年Max